日前,第五届品牌农商发展大会在北京举行。本届大会由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共同主办。来自全国各地区的农业组织代表,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地方政府代表,农商领域知名专家、企业家等共400多人参加了会议。此次大会围绕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品牌,创新农商融合新模式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及探讨。
产业链相互脱离
品牌农产品存在供给痛点
上海国际食品城董事长郑建武从2003年开始,一直从事农产品、食品的销售工作。2007年他与日本有关单位合作,为上海六千个家庭,包括欧美家庭做配送。他到全国各地挑选好产品,但是由于没有办法稳定持续地获得优质产品,品牌也没有保证,客户需求难以满足。2008年他跟全国100个县签约,把当地名特优产品引进上海国际食品城销售,第一年效果非常好,食品城变成了旅游景点,第二年差一些,第三年就只剩二三十个县的产品。“主要原因是什么?产品没有品牌,标准化不够,优质产品没有进行包装,没有进行文化故事的挖掘。还有技术服务跟不上,没有不断创新,没有金融服务,好的产品没有办法系统地扩大生产,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郑建武总结这些年来销售农产品的体会,他认为痛点主要是技术、金融、文化、机制和品牌这几方面问题。“要通过品牌的保证,唤醒公众对农产品的重新信任。通过文化的创意,挖掘时尚等元素,唤醒人们对农业的古老记忆和最初的情怀。目前优质农产品的品牌还不够多,有了老百姓也不认识,有品牌的优质农产品、食品没有集中销售,老百姓找不到,优质农产品的认定标准不统一,品牌管理混乱,多头管理,消费者真正要买名特优无从下手,心存疑虑。”郑建武认为,品牌优质农产品供给侧的痛点还有杀虫剂、抗生素在生产过程中依然野蛮增长,产品不安全、品质差、缺少营养。
水果行业是农业供给侧改革重要的构成部分,也是供给侧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产业板块。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锡炎博士表示,目前我国香蕉产业一年有将近五六百亿元的产值,但是没有像样的品牌,整个产业还没有形成体系,产业链各个环节互相脱离,没有做产业整合。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商标,但不是完整意义的品牌概念。他现在正带领团队在云南指导农民种植超甜蕉,“一个品牌可以给产业树一个风向标,做大做强云南超甜蕉品牌,带动整个云南香蕉产业价值的提升,可以实现我国国产香蕉品牌零的突破,这也是走出去,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桥头堡。
加快推进品牌建设
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融合
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指出,农业品牌建设已成为农业农村发展重要的推动力。农业品牌化建设要创新思路、理念和方式方法,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农业品牌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扁平化和泛载化的特点,丰富展示方式,拓展宣传渠道,增强信任度,提高认可度,增加美誉度,加快提升优质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充分发挥线上农业的优势,推动线下农业的品牌化、优质化、高效化,通过农业电子商务等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推动农业生产以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者为中心,促进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做大优势品牌,创建特色品牌,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塑造力。
屈冬玉表示,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市场竞争加剧,品牌、科技、金融、营销等现代要素不断集中,先进商业运作理念和方式不断引入,农业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加快融合对农业产业升级、品牌战略实施和竞争力提升的推动作用愈发凸显。目前全国农产品经销商达到600万人以上,在搞活流通、促进销售、繁荣农村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下一步农业部将根据农业发展实际和需求,加快培育现代农业营销主体,引导经销商和经纪人向集团化、产业化和品牌化发展。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锡文40多分钟的报告,对我国农业产量、农民收入、发展现状到农业进出口政策、食品安全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还就品牌与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建议。他分析认为,我国粮、棉、油、糖、油、奶都要从国外进口,而且中国生产的这六大农产品,总体上价格都比国外高,这不是多种什么和少种什么就可以解决的,必须对我国农业生产体系注入两大根本性要素,第一大要素就是科技,要靠科技创新来促进农业的效益提高、质量提升。第二就是要注入制度因素,要推进制度创新,才能使生产组织更加有效。
中国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突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会长朱保成表示,治理和修复农业生态环境,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从根本上破解农业资源环境两道紧箍咒的制约,离不开科技创新。对此,朱保成会长提出四点建议:一是通过科技创新,调动企业等社会科研力量,增加绿色有机安全和特色农产品供给。二是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三是通过科技创新和应用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突破农业清洁生产,农业面污染防治,农产品产品污染修复治理等难题,开展农业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的科研攻关,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同时是通过科技创新,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方式推进农业信息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理事长刘平均指出,我国在品牌经济发展中存在几方面问题,一是在联合国统计的440种重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80余种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但是在全球最佳百强榜中,我国只有华为和联想入围。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小而散;二是我国缺少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三是我国品牌建设滞后,缺少科学公正的品牌价值评价机制。
今年1月5日,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主持召开了加快推进品牌建设的座谈会,18位政协委员就强化品牌的法律保护,特别是对知识产权的?;ぃ哟笳云放乒ぷ鞯闹С至Χ鹊忍岢隽宋宸矫娼ㄒ?。李克强总理做出了重要批示,经国务院批准6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发挥品牌引领作用 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从5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如设立中国品牌日,推动农村消费升级,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打造农产品品牌和地理标志品牌,高等院校开设品牌课程,发布客观公正的品牌价值评价结果等。财政部今年批准设立了品牌价值提升工程重大专项,该专项主要针对我国一、二、三产业各领域品牌建设的不同特点,研究影响我国品牌价值提升的基本要素,调整条件和环境,构建我国品牌产生发展和成长的机制,探索我国品牌培育、品牌价值提升的方案和路径。刘平均强调,我国获得国际知识产权?;さ牡乩肀曛九┎肥砍澜绺鞴淖芎?,各级政府、农业部门和质检部门要共同加强管理,培育一批地理标志?;さ呐┎非蚱放?,使之成为中国知名品牌、国际知名品牌。
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执行副会长黄竞仪强调,我国农产品品牌发展的战略定位应该以优势产业和先导产业优势产品群为重点,比如赣南脐橙、烟台苹果、眉县猕猴桃、宁夏的枸杞,尽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优势农产品品牌,辐射和带动中国农产品品牌竞争力的提高。
整合资源凝聚力量
促产业链整体升值
由中国优农协会、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深圳百果园公司、鑫荣懋佳沃集团等单位发起,正在筹备中的优质果品产业联盟代表了果业人共同的心声:凝聚行业力量,共同促进产业链整体升值。
优果联品牌管理公司董事长、深圳百果园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余惠勇表示,从果业大国变成果业强国出路在于品类品牌的塑造。要让全产业链的参与者从种植向前延伸,生产资料的研发、研究、实验者、科研院校的教育者、研究者,生产资料的供应者、种植者,采购处理的设备供应商、物流、冷链以及最后的终端销售者等,全产业链的从业者都能够从水果行业获得良好的收益,获得自尊与社会的尊重,获得应有的价值回报。
优果联还提出了解决方案:通过建立优果联,制定标准、整合资源、塑造品牌,以达建设共生共赢的生态体系;通过建立种植生产服务、商品化处理服务、品牌化营销服务三大板块,以金融资本和信息科技为支撑,形成分工协作机制,从而支持种植基地和销售渠道两大平台运营,为会员带来系统性价值提升,实现全产业链合作增值;通过优质产业要素的高效协同,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归结起来叫做“3+2+2”,即“322”模式:三大板块(品牌营销、种植服务、商品化服务板块)、两个平台(种植基地、销售渠道平台)、两个支撑(金融资本、信息科技支撑)。优果联公司营销板块负责人谢凌云表示,当前我国果业品牌现状是“区域品牌、渠道品牌、流通品牌等各种品牌层出不穷,但属于消费者的果品品牌却寥寥无几”。所以,优果联在果品品牌的打造上,将系统地构建果品品牌运营体系:从市场出发,提出商品标准,并制定商品标准。从生产出发,建立生产标准,形成系统性的标准,再由浅至深,由局部到系统制定生产标准,并以将生产标准执行到位为根本目的,建立生产管理体系。从商品属性出发,根据品牌果品商品化处理的特点,形成系统的商品化处理工程。从田间开始建立保鲜工程,直到消费者入口结束,并通过建立生态圈,扩大产能;合理分配价值,从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发展大会上,普洱江城“高山超甜焦”示范项目举行签约和中国优农协会优质果品示范基地授牌仪式,公布了最具培育潜力的优质果品基地名单。大会同期还举办了全国优质农产品推介洽谈活动,组织国内知名电商平台、连锁机构、农产品线上线下流通企业及优质农产品生产企业、生产资料和服务供应商等开展现场供需对接。本报记者 蒋梅
所有商标都是R标
7x24小时服务热线
一对一专业客服
签订保障协议
商标转让全程公证
成功率高
400-800-2188
关注公众号有惊喜
您好,欢迎对我们《创名商标转让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认真听取您的建议,同时我们将会抽取幸运奖,给予礼品奖励您对我们的关心,如果您的意见经我们采用,我们将给予千元现金大奖。有您的支持,我们会全力以赴做的更好,让您更满意!